(文/楊帆)今天是五一勞動節,早上起來,妻子對兒子說,咱們一起到外婆家,看看……,忽然間妻子哽咽著,眼眶沉滿淚水,兒子抱著妻子說,媽媽,以后節假日咱們就不再提起回外婆家——看外婆了。

圖說:前排左四為丈母娘,她生前和親朋好友的合影。
以往的節假日,只要有時間,我們一家人總會回丈母娘家,看望她老人家,聽她叨叨啐啐,吃她做的那可口飯菜,見她那慈善形影,享受那天倫之樂??墒菑拇艘院?,這種天倫之樂,只是過往云煙,成了遙寄的夢幻。
今年五一節前,4月25日8點剛過,春花末謝,丈母娘就懷著對生命的眷戀,對子女和岳父的牽掛,依依不舍離開這片養育和包裹她68年的故土,駕鶴西去。
丈母娘對這片熱土和家人有太多太多的情感和眷戀。妻子說,丈母娘是帶著痛苦和遺憾走的,在她臨走時,表情顯得非常痛苦和無奈,眼眶里含著淚水,嘴巴顫抖著,似乎心事重重,有話要說,但說不出來。老丈人說,多年來,丈母娘一直被疾病折磨著,由于擔心求醫吃藥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,總是忍受著,能挺一天就一天,小心翼翼呵護這個家。丈母娘心地善良,十分顧及人情世故情愫,看重親情,在兄弟姐妹中,只要他們有困難,總出手幫忙。
丈母娘在病期間,家庭經濟比較緊手,但知道她最小的妹妹得病需要手術費時,拖著身病,到醫院看望,并塞給她妹妹5千元。丈母娘就是這樣一個人,看親情比生命還貴重。
憶得丈母娘出殯那天,經過一片小林地,丈母娘那最小妹妹哭泣著說,“小時候,大姐經常帶我和小弟在此放牛和玩耍,料不到現在是大姐埋葬的地方啊。”在娘家四個姐妹兄弟排行中,丈母娘是老大。上世紀50年代,全國各地農村都處于貧困狀況,丈母娘家居僻落的農村,一家溫飽可想而知,可是丈母娘的父母是明理人,為讓孩子出人頭地,苦苦支撐著,供應家里四個孩子讀書。在那年代,作為長女,丈母娘平時除了上學外,一有時間,就幫助父母做家務,放牛種菜,照顧小妹小弟。
有一個寒假,丈母娘的父母到幾十公里的郊外,參加生產隊冬修水利大會戰,幾天幾夜都沒有回家。當時丈母娘才十一歲,一個人照顧著家里兩個小妹和一個小弟吃喝拉撒,半夜時,丈母娘的小弟忽然發高燒達40度,是丈母娘背著小弟打著火把,連夜奔走5多里路,送到大隊的衛生院看病。年代造就人啊,窮人孩子早當家。
老丈人說,丈母娘一生含辛茹苦,不嫌意老丈人家境貧寒,與老丈人結為夫妻。一路來,夫妻相苦為命,勤儉節約,撫育著三個孩子成人,當過民辦老師,做好小本生意,開荒種植橡膠和檳榔,過著緊日子,從不因家庭清貧,夫妻紅過臉,一家人簡簡單單,和諧共生。
在丈母娘病重時,曾幾次勸告老丈人,放棄治療,免得拖累家庭。每個人對生命都有眷戀,可是丈母娘為了家庭,卻看輕了生命。有時候,有些人的付出是不需要叮嚀和回報的,這是何等偉大!
“平時有親朋好友的長輩過世,我很少去吊祭,但你丈母娘不同,她有一顆善良的心,把我們這些朋友也當成自己女兒女婿一樣對待,在她生前只要逢年過節,經常給我們寄特產,教育一些做人道理,如我們家老母親一樣,可親可敬。”一位從福建前來吊祭丈母娘的朋友說。丈母娘確實如此,每逢假期時,我們夫妻常會帶著親朋好友一起到鄉下丈母娘家度假,一起約魚,一起爬山,一起搞野炊,每一次丈母娘都特意準備一些好吃的特產招待我們,并在返程時,還硬塞給我們一些特產帶回家。
丈母娘啊,時過境遷,這些美好回憶,只能成為我們永久遙寄天堂的您??!
丈母娘也是娘,雖然不是生和養我的親娘,但是賦予她“半個兒子”的真情和愛撫詮釋得淋淋盡致,不亞于親娘的情感。
記得第一次陪妻子回娘家上門認親時,那是一個多情的秋天,娘家人知道我要過來,七大姑八大姨都傾巢而出,目標很明確,要對一個血緣不相間的“陌生”人入關“驗貨”,包括長相,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審查。不單如此,左鄰右舍大大小小也來奏熱鬧,很像幼兒園小朋友第一次見“大熊貓”一樣,好奇又興奮。當時的我,心驚肉跳,面腆腆的,左手遞煙,右手送糖,盡力表現出一個有教養又虛擬“绔家子弟”的模樣。他們在“驗貨”中,有一個爺字輩的長老首先發表意見說,此豪生哥面之善,沒有腦凸反骨之相,應該不會有多占娘家人財物之心,但還要以觀后效,才能拿個準;有些事不要過于樂觀,此豪生哥是從政之人,咱們家愛女不同,頻道不同,日后擔心吃虧呢,有一位大叔說著。有一位遠嫁的姨媽說,“豪生哥,我家侄女心蒂善良,見世面少,現在準備許身于你,你要對她好,別騙她,別演陳世美那出呀。”不放心,稍放一段時間再說,反正咱們愛女長這么俊,也不愁嫁,隔壁來的老王說。你一句,我一句,尤其老王那一說,讓我內心不安,感到很無助和無奈。
但見挨著丈母娘旁邊的妻子牽著丈母娘衣角,焦急的不斷跺腳。倒是丈母娘除了笑還是笑,她發話,我認這個女婿!岳父老見狀,忙附和著,大家辛苦了,留下來一起吃飯。其實岳父老是個明白人,配合丈母娘打埋伏戰,詮釋了一出“妻唱丈隨”的精版劇。這是丈母娘給我的第一印象,好比我們小時候碰上無助時,需要呵護的力量、親娘的力量。
人生的旅途一去不返,注定孤旅。在當今和平時代,物質豐盛,醫學發達,生命挑戰的極點定格在68個年輪,確實顯得婉惜。但在這68個春秋中,丈母娘卻以一顆善良之心報以世間,報以天地,在春意未盡時,悄悄駕鶴西去,留給親人們無限思念。